AI与低碳:重塑建筑智能未来的“双擎”
2025年,“十四五”收官,“十五五”即将启程。
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《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》,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性周期。文件明确提出,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,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,推动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数字化深度融合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在这一宏观背景下,建筑智能化行业正迎来一次从“系统集成”向“智能赋能”的深层变革。
一、从“建造逻辑”到“智能逻辑”:建筑业的周期转换
过去十年,中国建筑业以“新建驱动”为主导,行业总产值连续刷新纪录。但随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,市场格局正发生结构性转折——“增量见顶、存量崛起”成为主旋律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绿色建筑、智慧城市、双碳战略的落地,使建筑智能化从配套工程转变为价值中枢;而即将开启的“十五五”,则将这一转型推向“系统再造”的关键阶段。
在新的规划建议中,“推动建筑业工业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”被单列为重点任务。这意味着,建筑智能化不再只是“电气+自动化”的工程应用,而是成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的重要支点。
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的双核心区域,正在率先实践这种变革。从数据中心到智慧园区,从绿色节能建筑到AI驱动的空间感知,北京的建筑智能化,正在从“设备联网”走向“数据智联”。
二、AI × 低碳 × 智算 :行业的“三条主线”与未来共识
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轴是人工智能。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所指出的:“人工智能迭代升级,正在催生产业体系的重构。”对于建筑智能化行业而言,AI不仅是工具,更是系统重塑的核心驱动力。
- AI赋能建筑运维 —— 智慧算法让建筑“自感知、自决策、自优化”;
- 智算网络成为基础设施 —— 从数据中心到局域网,建筑的“神经系统”需要重新布线;
- 绿色低碳与能源管理 —— 以BEMS(建筑能源管理系统)为核心,实现碳资产可视化与能效闭环。
这些趋势在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中也有呼应:发展具身智能、智算中心、氢能与新型能源体系等新兴产业,将推动建筑与能源的系统性融合。
建筑智能化的未来,不再局限于单体建筑,而是走向“城市级智算网络 + 能源协同体系”的新阶段。
三、政策驱动下的行业机遇:从“技术应用”到“产业生态”
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,未来五年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推动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、氢能等成为新的增长点。这意味着建筑智能化企业正站在产业融合的交汇点上——既要承接政策红利,又要直面市场洗牌。
过去行业依赖工程项目驱动,而“十五五”时期将强调生态构建与数据运营价值。谁能在AI、算力、低碳之间找到系统性解决方案,谁就能定义行业的未来。尤其在公共建筑、园区、医院、酒店等高能耗场景中,智能化升级将直接转化为节能与碳减排收益,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空间。